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下簡稱軟件業)總體保持良好發展態勢,高質量發展成效初顯,2019年全國軟件業綜合發展指數(以下簡稱綜合發展指數)為128.9,比上年上升8.6個分值,高出近四年平均上升幅度1.4個分值。其中,技術創新指數與發展環境指數提升顯著,對指數拉動作用突出,顯示軟件業正在轉向依靠技術創新驅動的新階段,關鍵軟件供給不斷實現新突破;人才吸引力不斷增強,產業發展環境優化;軟件融合應用持續深化,服務化、平臺化趨勢明顯,是引領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概述
(一)調整綜合發展指數指標體系原則
為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高質量發展要求,加速我國軟件業向“量”與“質”同時發力,提高綜合發展指數反映產業發展特征、未來趨勢的能力,2019年綜合發展指數指標體系遵循以下原則進行調整:
一是引導軟件業高質量發展。軟件業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支撐力量。設置指標體系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從關注規模總量轉向規模擴張與質量效益同步推進,從關注增長速度轉向技術創新驅動與結構調整優化,牢牢把握創新是第一動力,突出技術創新的作用。
二是體現軟件業發展特色。軟件是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的關鍵支撐,是引領國家科技創新、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重要力量。指標體系體現數字化、智能化,設置人才環境、安全保障等指標,充分反映軟件業對國民經濟的支撐服務作用。
三是科學規范設置指標。指標體系增加結構和效率指標、兼顧長短板因素,對產業發展評價更全面、更系統、更直觀地表征評價目的。
2019年綜合發展指數指標體系設置5個一級指標、13個二級指標(見圖1),數據基礎以我部統計的2018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統計年報數據為主。
圖1 綜合發展指數指標體系
(二)指數計算方法的調整
本屆指數從全國、分地區兩個方面評價軟件業綜合發展水平,并對分地區指數計算方法進行了調整。我國軟件業發展區域差異較大,各省市產業發展所處階段不同,且各有側重、各具特色。為更科學合理地引導各省市軟件業高質量發展,今年不再按照統一的指標權重對各省市進行評價,而是遵循梯隊設置、分類指導的原則,對各省市進行梯隊劃分并賦予不同的指標權重進行計算分析。具體如下:一是將各省市劃分為三個發展梯隊。綜合軟件業各項發展數據省市間產業規模的梯次分布明顯,不同規模量級的省市,軟件業發展的階段性差異顯著,因此按照規模所表現出的梯次情況,將軟件業務收入在2000億元以上的省市劃為領先省份,將收入在100-2000億元之間的省市劃為中間省份,將收入在100億元以下的省市劃為潛力省份。
二是對不同的梯隊設置不同的評價側重方向。領先省份已具有一定的發展規模,發展環境亦相對完善,需要在技術創新和結構優化兩方面著重引導軟件業高質量發展,推動軟件業向國際化、高端化邁進,指數體系中增加技術創新和結構優化指標權重。中間省份產業發展規模不斷壯大,產業競爭力持續提升,但仍需要在規模效益和發展環境兩方面著重引導軟件業高速發展,不斷優化軟件產業發展環境,指數體系中增加規模效益和發展環境指標權重。潛力省份產業起步較晚,具備結合自身優勢從無到有發展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服務業的潛力,有望實現跨越發展,需從規模效益、技術創新、結構優化、發展環境、支撐服務全方位綜合引導。
二、全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表現
全國綜合發展指數采用定基法,選取2014年為基期,設定2014年綜合發展指數為100,通過縱向比較,反映全國軟件業年度綜合變化情況與發展趨勢(見圖2)。
本年全國綜合發展指數值達到128.9,比上年上升8.6個分值。近四年來,總指數呈現穩步提升趨勢,年均上升幅度為7.2個分值,近兩年增長明顯快于前兩年。
圖2 2014年以來全國綜合發展數
其中,一級指標中技術創新指數與發展環境指數提升最快,分別達到152.2和104.3,上升幅度為17.9個和16.5個分值,對全國綜合發展指數上升的貢獻率達52.6%和23.3%,拉動作用突出,其他三個指標也實現穩步提升(見表1)。
表1 五項一級指標變化情況
|
本年指數 |
比上年上升幅度 |
貢獻率% |
規模效益 |
128.1 |
2.1 |
6.2% |
技術創新 |
152.2 |
17.9 |
52.6% |
結構優化 |
109.6 |
2.2 |
5.9% |
發展環境 |
104.3 |
16.5 |
23.3% |
支撐服務 |
140.5 |
6.8 |
12.0% |
圖3 2014-2018年分項指數情況
2018年,我國軟件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規模效益穩步提高,產業引領帶動作用突出。規模效益指數128.1,比上年上升2.1個分值,其中人均軟件業務收入指標增幅最大,比上年上升8.0個分值。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不斷推進,軟件業內需潛能持續釋放,2018年我國軟件業實現軟件業務收入6.2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2.4%,產業規模不斷擴大;行業內實現人均軟件業務收入94.9萬元,比上年增長6%,增幅擴大2.3個百分點,云化、平臺化等新技術、新模式等大大促進了產業效率提升;軟件主營業務利潤率為11.4%,居近年來高位,高出規模以上服務業利潤率4.9個百分點。
圖4 2014年-2018年我國軟件業務收入情況
圖5 2014年-2018年軟件業效益情況
二是技術創新成效顯著,關鍵軟件供給實現新突破。技術創新指數152.2,得分居一級指標之首,比上年上升17.9個分值,對總指數上升貢獻率為52.6%,顯示出軟件業鮮明的技術驅動特征,其中企業平均軟件著作權指標上升幅度最大,比上年上升60.8個分值。得益于較高的研發投入水平,軟件業自主創新發展成效顯著。全年軟件研發投入強度為7.9%,高于工業6.8個百分點,高于全國平均水平5.7個百分點,企業平均軟件著作權14.4個,比上年增加3.4個,發明專利擁有量為12.4萬件,占行業全部專利擁有量的43.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5個百分點。在操作系統、數據庫、工業軟件等關鍵領域,我國基于開源的Linux自主操作系統在軟硬件適配性及應用范圍上不斷突破,掌握了自主流數據庫技術與庫內人工智能技術,主導了《SQL9075 2018流數據庫》國際標準的制定,打破了歐美國家對數據庫技術的壟斷,自主研發的POLARDB云原生數據庫當選世界互聯網大會領先科技成果,能夠滿足大規模業務場景上云需求。
圖6 2014年-2018年我國企業平均軟件著作權數量(個)
三是云化轉型加速,企業總體向平臺化邁進。結構優化指數109.6,比上年上升2.2個分值,其中云化轉型指標比上年上升13.3個分值。軟件企業通過云服務、平臺運營等實現的業務收入占軟件業務收入的比重接近20%,促進商業模式從“一次性付費,終身使用”到“按需付費,階段性使用”轉變,產品形態從“僅支持單機使用”到“聯網使用享受數據、協同、交易等增值服務”轉變,服務能力從“以銷售為目的的服務模式”到“以客戶留存為目的的服務伙伴型模式”轉變。以大型平臺企業為核心的軟件產業生態逐步顯現,知識型勞動者、應用軟件服務商、數據價值增值服務商等加速向平臺企業匯聚,更好的促進了軟件業用戶協同、供應鏈協同和創新協同。
四是各項政策細化落實,人才吸引力保持高位。發展環境指數104.3,比上年上升16.5個分值,對總指數上升貢獻率為23.3%,其中政策環境指標增幅最大,比上年上升28.9個分值。國家不斷加強政策引導,相繼出臺了《國家網絡安全產業發展規劃》、《工業互聯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等軟件相關領域專項文件,持續推進集成電路和軟件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2018年軟件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已退稅額占應交稅額比重為18%,比上年提高4.9個百分點。同時,軟件業保持了較好的人才環境,電子信息和計算機類本科畢業生人數居各專業領域首位,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年平均工資14.8萬元,是全國平均工資[1]水平的1.79倍,促使人才資源進一步向軟件業集聚,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不斷增強。
五是支撐服務能力凸顯,在各領域滲透不斷深化。支撐服務指數140.5,比上年上升6.8個分值,對全國發展指數上升貢獻率為12.0%,其中電子商務應用指標增幅最大,比上年上升50.2個分值。電子商務滲透率不斷提升,電子商務平臺服務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能力進一步增強,全年電子商務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為23.6%,比上年提高4個百分點。軟件業也成為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重要力量,工業控制系統、工業軟件、智能制造裝備等集成解決方案成熟度進一步提升,工業云平臺、先進過程控制系統、調度優化系統等增長迅速。信息安全的基礎保障作用日益突出,面向商業層面(to B)的信息安全愈發重要,全年信息安全收入增速比上年提高了8.0個百分點,信息安全領域投融資金額和事件數量均大幅增長。
圖7 2014年-2018年我國電子商務應用發展情況
三、分地區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綜合發展指數表現
與全國綜合發展指數(以2014年100分為基期縱向比較)不同,分地區綜合發展指數采用灰色關聯評價方法,通過與目標最優值(100分)進行比較,重在對比分析地區間的差異。按分類指導原則,將全國各省(區、市)分為領先省份、中間省份、潛力省份三個梯隊(見表2),并以15個副省級城市為主體單獨建立重點城市綜合發展指數,不同的梯隊賦予不同權重數值測算。
本年領先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為73.8,比上年上升2.5個分值,技術創新指數增長突出,廣東省綜合得分最高;中間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73.5,比上年上升3.4個分值,規模發展指數增長較快,安徽省綜合得分最高;潛力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65.0,發展環境指數增幅相對較快,山西省綜合得分最高;重點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均值69.0,比上年提高0.8個分值,支撐服務指數增幅突出,深圳市綜合得分最高。
表2 省市[2]梯隊分布及指數均值
類型 |
省市 |
區域指數均值 |
領先省份 |
廣東省、北京市、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上海市、四川省、福建省 |
73.8 |
中間省份 |
陜西省、湖北省、天津市、遼寧省、重慶市、吉林省、湖南省、安徽省、河南省、河北省、海南省、貴州省、江西省、廣西壯族自治區 |
73.5 |
潛力省份 |
云南省、新疆維吾爾族自治區、甘肅省、黑龍江省、山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青海省 |
65.0 |
2018年,分地區軟件業發展呈現出以下特點:
一是領先省份自主創新活躍,產業結構持續優化。領先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73.8,其中技術創新指數增長突出,軟件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強勁。2018年領先省份平均研發投入強度達8.3%,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高于全行業平均水平0.4個百分點。北京市、廣東省自主創新最為活躍,研發投入強度分別為12.2%和10.8%,軟件著作權登記量位居全國前兩位。北京市著力建設人工智能等產業領域創新中心,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廣東省積極突破產業核心技術短板,涌現出了一批優秀工業軟件企業。廣東省綜合發展指數最高,指數得分79.4,其中結構優化指數穩居首位,比領先省份平均水平高14.3個分值,產業云化轉型進程加快,大企業示范作用顯著,全年云化運營收入占比達18.9%,比領先省份平均水平高1個百分點。浙江省規模效益指數突出,比領先省份平均水平高10.0個分值,全年主營業務利潤率23.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11.6個百分點。上海市支撐服務指數居于首位,比領先省份平均水平高2.4個分值,電子商務平臺對傳統行業的支撐服務能力顯著,全年網絡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比重超過60.0%,比全國平均水平高30多個百分點,比領先省份平均水平高約20個百分點。
圖8 2019年領先省份綜合發展指數排名情況
圖9 2019年排名前四領先省份雷達圖
二是中間省份發展規模逐步擴大,產業融合不斷深入。中間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73.5,其中規模發展指數增長較快,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初步顯現。2018年實現軟件業務收入超過1.1萬億元,增速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0個,占中間省份數量的71.4%。海南省在建設自由貿易區(港)的背景下,吸引了一批行業內龍頭企業入駐,軟件業規模快速躍升,全年實現軟件業務收入253.3億元,同比增長36.5%,增速排全國前列。安徽省綜合發展指數最高,為76.7,其中發展環境指數優勢突出,全省在加快推進“中國聲谷”建設的同時,持續完善落實產業促進政策,軟件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已退稅額增長102.8%。湖北省支撐服務指數位居前列,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建設取得積極成效,吸引了一批網絡安全領域知名企業入駐,推動對安全的保障能力不斷提升。重慶市技術創新指數最高,比中間省份平均水平高5.7個分值,全年研發投入強度達11.4%,高于全國平均水平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企業獲專利授權總量比上年增長23.5%,高出全國增長5.9個百分點。天津市結構優化指數居于首位,比中間省份平均水平高8.5個分值,大企業培育成果顯著,產業云化轉型進程加快,云化運營收入比上年增長48.0%,占軟件業務收入的比重高達45.8%,比上年提高8.2個百分點。
圖10 2019年中間省份綜合發展指數排名情況
圖11 2019年排名前四中間省份雷達圖
三是潛力省份產業發展環境持續優化,跨越式發展進程加快。潛力省份綜合發展指數均值65.0,其中發展環境指數增幅相對較快,比上年提高0.7個分值。黑龍江省發展環境指數居首位,比潛力省份平均水平高5.6個分值,相繼出臺產業促進政策,持續推進落實鼓勵軟件業發展的相關政策,全年軟件企業享受優惠政策已退稅額占應交稅額比重為22.4%,比上年提高6.1個百分點,高于潛力省份平均水平13.3個百分點。山西省綜合發展指數最高,為67.6,其中技術創新指數優勢突出,高出潛力省份平均水平8.5個分值,全年研發強度達9.7%,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企均軟件著作權數量居于潛力省份首位。云南省、寧夏回族自治區結構優化指數居于前列,云南省作為潛力省份中唯一有軟件百家企業的省市,大企業帶動作用凸顯,軟件百家企業收入占比高達22.0%;寧夏回族自治區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加快推動中衛云基地建設進程,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全年云化運營收入占比高達21.4%,比潛力省份平均水平高15.6個百分點。
圖12 2019年潛力省份綜合發展指數排名情況
圖13 2019年排名前四潛力省份雷達圖
四是重點城市產業支撐服務作用顯著,發展各具特色。重點城市綜合發展指數均值69.0,其中排首位的是深圳市,綜合發展指數77.8,高出重點城市均值8.8個分值,其結構優化指數穩居首位,高于重點省市平均水平16.8個分值,以云服務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服務形式演變加快,全年云化運營收入達1437.5億元,比上年增長10.7%,云化平臺快速發展成熟,在安全、金融財務等領域増勢突出。杭州市支撐服務指數最高,軟件業對智能制造的支撐能力較強,建有國家級物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實施工廠物聯網項目236個,企業上云4萬家,工業互聯網平臺在助力企業生產效率提升方面示范作用突出。濟南市發展環境指數位居前列,高出重點城市平均水平4.6個分值,支持軟件業發展的政策體系不斷完善,把《濟南市促進先進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措施》作為2019年1號文件進行發布,同時出臺《大數據與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規劃》《濟南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行動計劃(2018-2020年)》《濟南市關于促進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指導意見》等專項文件。
圖14 2019年15個副省級城市軟件業綜合發展指數
圖15 2019年排名前四重點城市雷達圖
四、機遇和挑戰
總體來看,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及新技術的突破給軟件業發展帶來重要機遇。我國經濟當前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用更高效率提供更具高附加值的生產和服務是各行業努力的方向,信息技術是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中不可或缺的支柱和先導力量。隨著5G商用落地,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加速,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將促進更多綜合性新應用的演變,賦予軟件業發展更多動能,也為軟件業帶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世界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增加,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存在,軟件業自身發展面臨一些迫切需要解決的突出問題:一是核心關鍵技術缺乏,操作系統等技術長期受制于人,工業基礎軟件和工業設計軟件幾乎被國外產品壟斷,基礎創新提升指數近年來有所下滑;二是缺乏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國際市場占有率較低,隨著中美貿易摩擦持續,進一步阻礙了我國軟件企業的國際化發展步伐,國際化指數降幅擴大;三是人才結構性短缺問題突出,高端型人才、專業復合型人才緊缺。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要始終堅持以新發展理念指導產業發展,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產業競爭力,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增強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建設水平,持續從以下方面推動軟件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突破。扎實推動軟件業的重大工程和行動計劃落地,鼓勵軟件企業加大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投入力度,大力支持企業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盡快破解我國關鍵核心技術貿易壁壘,解決軟件業發展對外依存度過高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