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存儲、算力和人工智能已成為推動新興技術發展的核心力量。12月1日,記者在首屆CCF中國存儲大會上獲悉,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的新一代國產超級計算系統“天河星逸”即將完成升級,在通用CPU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等多方面實現倍增,可以滿足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等多種應用場景的需求。
人工智能成為存儲產業發展新引擎
存儲和計算、網絡是信息基礎設施運行的三大支柱。當前,我國存力生產總量較大,未來需求會持續增長。中國信通院云大所副主任馬鵬瑋介紹,2021年至2023年,我國存力規模穩步發展,2023年增速約20%,存力總規模達到1200艾字節。
存儲規模的持續擴大,與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休戚相關。在馬鵬瑋看來,伴隨人工智能進入競速跑階段,“數據要素”和“人工智能”已成為存儲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一方面,數據的爆炸式增長以及應用的迅速發展,對存儲系統提出了可擴展、高可靠、高性能的要求。另一方面,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暉表示,AI計算特別“吃”算力,大模型對存儲容量與訪存帶寬的需求在不斷增加,這為存儲及算力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高性能、高可靠、高安全、高效能的存儲底座顯得尤為重要。”
如何應對AI帶來的存力挑戰?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錢德沛提出了“For AI”的解法:算力網要提供更多、更強的面向AI的計算資源,發展GPU、AI加速器、深度學習處理器等高效支持AI應用的硬件,并與計算范式、模型、算法等實現軟硬件協同。
啟動超智融合生態合作共建計劃
隨著AI大模型參數量的快速增長,存力、算力支持是否足夠成為關鍵。“我們研發了華為存儲超節點OceanStor A800,相比之前的存儲服務器集群,存儲性能提升了10倍,能支撐超10萬卡算力集群,助力AI持續發展。”華為北京研究所所長常勝介紹,AI時代,數據存取特征和使用方式發生了本質變化,需要新的存儲范式與系統架構。
粵企正在積極行動。騰訊云混元大模型負責人王迪介紹,騰訊云開發了全棧自研的Angel機器學習算力平臺,在通信設備、存儲效率與構造等方面均實現了突破。
存力及算力的提升,僅靠企業探索還不夠,區域算力基礎實力也尤為重要。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我國經濟活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積極響應國家“東數西算”戰略,加快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
開幕式上,國家超算廣州中心與多家科技企業啟動“超智融合生態合作共建計劃”,將加速超算技術創新和產業落地。國家超算廣州中心主任盧宇彤介紹,今年以來,該中心的超智融合算力全面升級,應用支撐環境不斷完善,多領域創新應用成果持續涌現。
記者還從大會上獲悉,國家超算廣州中心的新一代國產超級計算系統“天河星逸”即將完成升級,在通用CPU計算能力、存儲能力等多方面實現倍增,可以滿足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等多種應用場景的需求,進一步提升廣州超算中心的多領域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