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實施數字技能人才評價培訓區域協作工程,建立川渝協同備案機制,支持兩地企業異地備案開展數字技能等級認定,共同組織新職業標準開發,開展職業培訓師資格備案制試點,加快推進數字技能培訓品牌機構和品牌項目打造發展,注重發揮川渝職業技能培訓專家咨詢委員會作用。
21. 積極開展“一區兩群”數字技能交流合作,推進“一區”優質資源帶動“兩群”數字技能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注重加強與周邊省市、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省市以及其他兄弟省區市的數字技能交流合作,定期開展工作交流和數字領域高技能人才提升研修,共同推動數字技能人才培養縱深發展。
22. 堅持“引進來”,加快吸引數字經濟領域外資企業、研發中心等落戶,推動數字技能型高水平國際組織、專業機構向重慶集聚。推動與國外數字經濟相關領域技能類職業資格和技能等級互認,實行“一考雙證”。發揮政府、行業組織、企業、院校等各方力量,搭建數字素養與技能國際交流合作平臺,設計開發一批數字技能公共產品與項目。堅持“走出去”,鼓勵和支持重點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推動數字技能培養培訓相關產品、技術、標準、服務“出海”。積極參與世界技能組織框架下的國際技能人才合作機制和相關國際組織活動,打造數字技能領域的會、賽、展、演、論等高端國際交流平臺。
(八)營造數字技能人才發展生態。
23. 以新時代工匠精神為引領,深挖巴渝工匠文化,詮釋“智能+技能”內涵,豐富數字技能人才外延。組織開展高技能人才發展論壇·數字技能人才、數字技能宣傳周、數字技能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等活動,讓更多人認識數字技能、體驗數字技能、學習數字技能、運用數字技能,從思想上引導、改變社會大眾的就業、擇業觀念,營造我市重視關心數字技能人才成長的社會環境。
24. 充分發揮網絡營銷、全媒體運營等數字技能類新興職業作用,加強技能培訓和專業隊伍建設,用數字技能大力宣傳推介數字技能人才典型案例和“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試驗區建設成果經驗。充分利用大中小學、博物館、科技館、文化宮、青少年宮等教育和培訓場所,推動設立技能園、技能營、技能角等數字技能展示、互動、體驗區域,引導廣大勞動者特別是青少年關注數字技能、掌握數字技能、投身數字技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技能人才工作和數字技能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認識進一步加強數字技能提升工作的重大意義。研判“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發展趨勢、聚焦產業重大需求,成立重慶市“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建設領導小組,統籌推進全市數字技能人才開發工作,形成市委人才辦牽頭抓總,市人力社保等有關部門、區縣和單位協同配合,社會力量積極支持的工作合力,認真抓好組織落實。
(二)優化政策供給。促進產業政策、財稅政策、科技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等相互銜接與配套。從政策覆蓋對象、覆蓋層次、覆蓋行業等多角度完善數字技能人才和政策分類統計,建立數字技能人才數據交互中心,實時分析市、區縣、園區人才供給、需求、流動和協同情況。
(三)強化資金保障。將數字技能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統籌規劃人才專項資金、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配套資金,實現人才、項目、技術、資金的全面對接,為數字技能人才工作開展提供財政資金保障。充分調動金融機構積極性,開發完善各類人才配套金融扶持政策及金融產品,為人才工作開展提供多渠道資金保障。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團隊和工作室等的支持力度,通過多種融資方式降低融資成本。
(四)大力加強宣傳。圍繞“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培養試驗區建設,廣泛解讀宣傳“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政策,及時發布工作進展和成果成效。加大對“智能+技能”數字技能人才的激勵和典型人才宣傳,及時總結各地實踐經驗,充分利用各媒體,加大宣傳力度,發揮示范帶動作用,營造良好的數字技能人才發展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