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改革速遞
R&D占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建設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培育形成100家具有行業領先優勢的單打冠軍……
21項創新發展任務,干貨滿滿,招招硬核!近日,省委深改委印發《廣州科學城創新發展行動方案》(下稱《行動方案》)。《行動方案》提出,廣州科學城要圍繞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中國智造中心”總體定位,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國家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引領區。
記者梳理發現,《行動方案》重點突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制度創新、開放創新四大特點,明確列出六大領域21項重點任務,并從組織領導、政策支持、考核評估等方面予以保障。
科技創新
R&D占GDP比重提至超6%
在疫情防控中,廣州科學城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持支撐作用。數據顯示,有171家中小型科技企業成為科技攻關主力軍,4家企業入選省診斷檢測機構(占全省4/5),3個項目入選國家快速檢測產品優先支持項目(占全國1/3)。
《行動方案》核心便是圍繞“科技創新”做文章,提出將廣州科學城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引擎。
不僅有明確方向,還設定有詳細指標數據:到2023年,力爭建設1個以上大科學裝置、10家以上中科院系列科研院所、100家以上新型研發機構和國家級企業創新平臺,R&D占GDP比重提高到6%以上,主要創新指標位居國家級高新區前列。
為達成上述目標,《行動方案》聚焦科技基礎設施、一流科研機構、產業技術平臺三方面來“下任務”。
首先,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支持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重要承載區,聚焦生命科學、信息科學等重點領域,推進布局國家大科學裝置、重要科研機構和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臺;支持建設人類細胞譜系大科學裝置、太赫茲國家科學中心等重大科技設施,對標國家實驗室加快廣州再生醫學與健康廣東省實驗室建設,支持諾貝爾獎科學家領銜建設一批國際化實驗室;率先推進生物安全產業體系建設,打造國家生物安全治理試驗區。
其次,集聚國際一流科研機構,與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等大院強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研究院集群;創新模式建設廣東省新一代通信與網絡創新研究院、廣東華南新藥創制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
最后,建設高水平產業技術研發和轉化平臺,聯合高等院校建設清華大學珠三角研究院、浙江大學華南工業技術研究院等重大科技成果轉化平臺。
產業創新
打造一批“無人工廠”示范項目
不久前,在廣州科學城,全球最大機器人企業日本發那科公司華南地區總部基地開業。沿廣州科學城瑞祥路,發那科、廣州數控、瑞松科技等10多家機器人企業林立,一條熠熠生輝的高端智能裝備產業帶呼之欲出。
打造工業總產值“萬億”強區,產業創新是基礎。《行動方案》提出圍繞構筑創新型現代產業體系,聚焦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培育一批“中國智造”標桿企業,建設世界頂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
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用工問題成為許多人員密集型制造企業復工復產的阻礙因素,而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優勢盡顯,企業對智能制造的技術改造需求被持續激發。
順應全球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趨勢,《行動方案》提出,因企制宜推進“機器換人”,打造一批“無人工廠”“無人車間”示范項目。創建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推動制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打造一批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示范工廠。
制度創新
實施團隊帶頭人全權負責制
“實施團隊帶頭人全權負責制,賦予戰略科學家、產業頂尖人才用人權、用財權、用物權、技術路線決定權、內部機構設置權和人才舉薦權”,為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行動方案》大力推進制度創新,提出打造與國際規則銜接的營商環境最佳實驗地。
具體而言,《行動方案》要求加快創建國家級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實驗區,深入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加強與港澳規則對接,創建國家自然資源管理綜合改革試點,鼓勵土地復合利用、空間垂直兼容,構建激發創新、富有活力的創新創業熱土。
比如,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提出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扶持及市場化風險補償機制,支持在廣州科學城開展港澳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試點,推動建設中國(廣州)國際知識產權運營中心。
再如,在營商環境改革方面,落實放寬民營企業市場準入政策措施,全面排查、系統清理各類顯性和隱性壁壘;開展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改革試點,創新“區塊鏈+AI”商事服務。
開放創新
支持企業建設海外創新中心
歷史經驗證明,創新發展不能“閉門造車”,開放才能匯聚更多創新要素資源。《行動方案》突出開放創新,致力于將廣州科學城打造成服務“一帶一路”重要支撐區。
一方面,要提升國際合作平臺,深化與新加坡、以色列、歐盟等國家和地區合作,建立常態化交流機制和實體化合作平臺。推動中國—沙特產能合作,鼓勵企業開拓多元化海外市場,合作建設境外園區。
另一方面,要融入國際創新網絡,加強與國際知名科學城的聯系,建立廣泛的人才培養、科研項目、學術交流合作網絡;鼓勵境外國際科技金融機構、科技行業組織落戶廣州科學城,支持區內企業建設海外創新中心。
與此同時,廣州科學城還要創新國際合作政策。比如,對研發所需設備、樣本及樣品開展分類管理,提高相關設備、樣品出入境審核效率;優先復制推廣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經驗,試點建立“保稅+科技創新”聯動運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