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新年將至,搶票回家自然是件大事。不同于早年數九寒天排隊購票,如今人們只需記好鐵路系統的放票時間,定上鬧鐘搶票即可,即便第一時間沒買到,還可以等待后續放票、別人退票或候補購票。總之有了便捷流暢的購票系統,春運早已不再像過去那樣令人頭疼。
這背后就有云計算的力量。2015年春運售票高峰,12306網站將75%的余票查詢業務切換到了阿里云上,從而緩解了春運網絡購票壓力。如今,越來越多的應用遷移到“云”上,云計算這種彈性可伸縮的云端分布式計算能力已經相當普遍。據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王金橋介紹,如果沒有云計算,在企業需要支持更多用戶、更強的計算能力、更加穩定安全的系統時,就不得不購買服務器、帶寬等硬件設備和數據庫、中間件等軟件,還需要專人運維,成本高企。但有了云計算公司,企業可以將應用部署到云端,把硬件和軟件問題打包交給云服務廠商的專業團隊。
云計算是工具,它讓算力像自來水一樣,購買云服務的企業在需要的時候“扭開水龍頭,水就來了”。比如以前遇到流量明星爆炸新聞常常崩潰的微博,只需要按需購買云計算服務,事件當下自動擴容,就能“平穩渡峰”。
作為必不可少的數字基礎設施,云計算正在作用于各行各業,提升其網絡“抗洪”能力:中國郵政核心系統上云后,承載了超平時5至10倍的業務洪峰;墨跡天氣為4億用戶提供氣象預報服務,滿足每天超過5億次的用戶查詢,存儲和計算成本還降低70%;城市大腦在杭州實時指揮1300個紅綠燈路口、200多名交警……
學術界對于云計算的產業價值有過很多研究。云計算對于促進經濟增長、就業以及創新創業方面正在發揮廣泛的積極作用。浙江大學相關學者在2014年的研究認為,云計算技術擴散保守估計未來5年將會促進我國GDP增長0.42%至0.79%,就業增長0.06%至0.13%,新創造規模以上中小企業數目增長1.44%至2.82%,而且對欠發達地區經濟增長的促進作用要高于發達地區。
剛剛過去的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一項應對流量洪峰的云計算技術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這項名為“面對突變型峰值服務的云計算關鍵技術與系統”的技術由阿里云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完成。中國郵政系統上云,就是應用了這項技術。突變型峰值,即網絡流量洪峰導致的用戶請求驟然增長,這會導致用戶請求響應慢、系統崩潰等問題,常見于春運搶票、春晚、雙11等大型場景。通過混部技術能力、云的極致彈性能力,2019年雙11,阿里云承載的訂單創建峰值達到54.4萬筆/秒,單日數據處理量達970PB(拍字節),創下新的世界紀錄,而且在高峰值背后,做到大促資源成本減半。
“如今中國云計算發展的勢頭非常迅猛,創新應用和服務能力顯著提升,較好地支撐了我國數字經濟的發展。”中國電子學會學術交流中心主任余文科表示,“但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企業上云的滲透率仍然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仍然存在,支撐政府創新的云計算技術產業體系仍不完善與健全,安全可靠的云服務和面向國際的云服務能力仍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