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是經濟社會的重要微觀基礎,企業活力是經濟發展的動力,中小企業在增加就業、促進經濟增長、科技創新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市場監管總局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提升監管效能、優化服務措施,為中小企業進入市場、參與市場競爭和發展壯大提供有力的支持和高效的服務,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支持服務中小企業發展
一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營造平等寬松的市場準入環境。市場監管部門從放寬市場主體準入各環節入手,以降低企業進入市場的制度性交易成本為著眼點,全面推進實施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實行注冊資本實繳制改認繳制、取消最低注冊資本限制,大幅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提高社會資金效率,方便市場主體投資創業。積極開展“先照后證”改革,國務院審議決定將原來的226項企業登記前置審批事項中的87%改為后置或取消。實施“三證合一”“五證合一”“多證合一”改革,通過深化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全面推進非許可類涉企登記備案證照事項整合,實行全國統一“二十四證合一”。大力壓縮企業開辦時間,開辦時間減少到8.5天以內。完善企業注銷制度,推動多部門協同和全流程優化,探索和完善企業簡易注銷登記程序,指導各地建立注銷“一網”服務平臺,便利企業群眾辦事。推進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改革,大幅壓減產品管理目錄,發證產品由2017年的60類壓減到10類,企業取證時間由平均22天壓縮至平均9天。
二是加強事中事后監管,強化競爭政策實施,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不斷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以重點監管為補充、以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提高監管執法的規范化、公正性。2018年全年,全國市場監管系統抽查檢查企業160.1萬戶次,占企業總數的5.28%;2019年度全系統計劃按照5%的抽查比例抽查企業173.7萬戶。實施企業年報和信息公示制度,推進涉企信息歸集共享,全面建成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強化失信聯合懲戒,截至2019年9月底,通過公示系統中央部門協同監管平臺向各部委推送經營異常名錄信息1748.68萬條、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118.71萬條。健全競爭政策體系,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2016年以來,督促、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審查43萬份新出臺的文件,修訂完善2300余份,對82萬份存量文件進行全面梳理,廢止或修訂2萬余份涉及地方保護、指定交易、市場壁壘的文件。推進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和案件查處工作,加強反壟斷執法、反不正當競爭執法,持續推進價格監管,加強涉企收費監督檢查。加大執法稽查力度,嚴厲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質量領域違法行為。2018年以來,全國市場監管部門共辦結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競爭行為案件63件,查處各類不正當競爭案件2.3萬件,檢查涉企收費相關單位1萬多家,質量領域案件8.26萬件,消費者權益保護案件4.79萬件,知識產權案件9.81萬件。
三是不斷優化服務措施,夯實高質量發展基礎。完善幫扶措施,及時跟蹤了解中小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際困難,在登記注冊、就業指導、專利轉化等方面提供針對性幫扶,在法律法規、創業創新、權益保護等方面提供政策指導。發揮好小微企業名錄作用,促進扶持小微企業政策的宣傳和落實。支持中小企業利用各種動產、股權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助力緩解融資難題。組織開展“計量服務中小企業行”專項活動,啟動“小微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提升”項目。深化標準體系建設,持續推進行政審批和政務服務領域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制定《審批服務便民化工作指南》等國家標準。加快推進認證機構資質審批制度和強制性產品認證目錄及實施方式改革,深入推進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制度改革。持續推進市場主體登記注冊便利化改革,落實國務院“一網、一門、一次”的改革要求,推動實施“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改革,推動信息數據融合、網上辦事系統整合、統一窗口建設。在全國范圍內實現企業名稱自主申報,提高企業名稱登記效率。全面推進電子營業執照的跨區域、跨領域、跨行業應用,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更大便利。
改革舉措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質增速
各項改革政策大幅降低了企業市場準入的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形成公平有序競爭的市場環境,極大激發了中小企業的活力和創造力,為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基礎。
一是中小企業活躍發展。商事制度改革(2014年3月)以來,全國新設市場主體10118.8萬戶,平均每天4.96萬戶;新設企業3139.8萬戶,平均每天1.54萬戶。截至2019年9月底,全國市場主體總量達到1.19億戶,其中企業3723.9萬戶,個體工商戶7978.7萬戶;日均新設市場主體從改革前的3.1萬戶增加到今年的約6.47萬戶,日均新設企業從改革前的0.69萬戶提高到今年的1.99萬戶,這其中絕大多數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快速發展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和吸納就業的重要力量。
二是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研究表明,2015年至2017年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每年為內資企業節約開辦成本分別為1.02萬億元、1.45萬億元和1.87萬億元,為外資企業節約開辦成本分別為83.89億美元、123.39億美元和196.77億美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企業開辦時間已壓縮至8.5個工作日。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從2013年度到2019年度,在190個國家和經濟體中,我國營商便利度排名由第96位上升到31位,提升了65個位次;開辦企業便利度排名由第158位上升到27位,共提升了131個位次。
三是優化了營商環境,促進了創業就業。注冊便利化改革的持續推進,釋放了市場活力,促進了各類市場主體總量增加,創造了更多的就業機會。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每戶小型企業能帶動8-9人就業,一戶個體工商戶帶動2-3人就業。數據分析顯示,商事制度改革以來新設企業的就業貢獻率呈持續上升趨勢,2019年上半年達53.27%,展現了強大的就業吸納能力。
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深化,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市場監管部門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牢把握“兩個毫不動搖”基本方略,堅定不移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維護公平競爭有序的市場秩序,促進中小企業持續健康發展。
一是繼續擴大商事制度改革效應,著力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全面推進“證照分離”改革,在全國各自貿試驗區實現“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解決“準入不準營”問題。推廣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2019年底前壓縮企業開辦時間至5個工作日內;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壓減至3個工作日內。推進企業注銷便利化改革,實現企業注銷“一網”服務。修訂《食品生產許可管理辦法》,大力推進食品生產許可全程電子化,精簡審批材料,將審批時限由目前的20個工作日壓縮為10個工作日。深化工業產品準入改革。進一步深化知識產權注冊便利化改革,2019年底前商標注冊審查周期壓縮至5個月,高價值專利審查周期壓減30%以上。
二是不斷完善市場監管機制,提升監管效能。健全以“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為基本手段、重點監管為補充、信用監管為基礎的新型監管機制,深入推進市場監管部門“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大力推進部門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進一步完善信用監管和協同監管工作機制。按照國務院減稅降費的要求,持續推進涉企收費監督檢查,與有關部門密切協作,整治政府部門下屬單位、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亂收費行為,督促取消違法違規收費項目,引入第三方評估,健全違規涉企收費治理長效機制,為企業減負增效。將公平競爭審查作為約束政府行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手段,提高審查的有效性和約束力,保障中小企業在市場準入和退出、獲得資源要素、享受優惠政策、接受行政監管等方面平等待遇。加強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規范市場秩序,促進公平競爭。
三是優化政務服務,為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的成長環境。深化小微企業名錄建設應用,促進扶持措施宣傳與落地。積極推進“互聯網+市場監管”,構建市場監管一體化信息平臺,在“網絡通”基礎上,盡快實現“數據通”“業務通”,以政務服務的標準化、規范化、現代化,助力中小企業發展。發揮標準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健全認證認可檢驗檢測體系,強化基礎技術服務和支撐,五年內實現部分新興領域技術標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標準布局更加合理,新興產業標準占比顯著擴大,推動建立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服務中小企業健康發展。幫助和引導中小企業應用科學的質量管理方法,加強全面質量管理,提升質量競爭力。做好非公黨建工作,為中小企業健康快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