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省統計局發布數據顯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東多項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國第一或前列,實現跨越式發展,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改革和開放是廣東發展的深層動力。”廣東省委黨校原副校長、教授陳鴻宇表示,伴隨著改革開放,廣東不斷開拓更廣闊的發展領域,可以說在每一個關鍵時間節點都走在全國前列。
從9月初開始,省統計局將持續發布系列報告,此次發布的《砥礪奮進70載,輝煌引領新時代——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廣東經濟社會發展成就系列報告之一》(以下簡稱《報告》)為該系列報告的首份內容。
現代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率升至58.9%
回顧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廣東經濟,多項主要經濟指標的增長都以百倍計算。《報告》指出,1949—2018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由20.27億元增加到97277.77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49年的600倍,年均增長9.7%,占全國的比重由1952年的4.3%上升到2018年的10.8%。1989年以來,廣東經濟總量連續30年位居全國首位。
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也在不斷邁上新臺階。《報告》分析認為,1949—2018年,廣東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78元上升到86412元,按可比價計算,年均增長7.5%。按當年平均匯率計算,2018年達13058美元,根據世界銀行劃分標準,已達中上等收入國家和地區水平。
GDP不斷提升的同時,廣東產業結構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
新中國成立以來,廣東三次產業結構經歷了從“一三二”到“二三一”,再到“三二一”的轉變,基本形成現代產業體系。從具體數據看,每個產業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報告》顯示,2018年,廣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6318.12億元,1949—2018年年均增長4.8%。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建設水果、蔬菜、南藥、畜牧、水產、飼料6個千億產業集群。2018年,廣東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6318.12億元,位居全國第5位。
工業向中高端方向邁進。《報告》顯示,70年來,廣東逐漸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的制造業基地。2012—2018年,廣東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9.2%和10.9%。2018年,廣東制造的家電產品家用電冰箱占全國產量的20.4%,家用房間空氣調節器產量占30.2%,移動手機產量占46.8%,汽車產量占11.6%。
服務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報告》顯示,服務業增加值由1949年的5.48億元增加到2018年的52751.18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是1949年的693倍,年均增長9.9%,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1950年的16.8%提高到2018年的58.9%。服務業增加值總量連續34年居全國第一,占全國的比重保持在九分之一左右。2018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達62.9%,比2012年提高5.3個百分點。
在發展方式上,創新成為廣東經濟增長第一動力。《報告》顯示,2018年全省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上升到2.78%,技術自給率達73%,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達79.38萬件和47.81萬件,是1990年的408倍和538倍,《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達2.53萬件。2017、2018年區域創新綜合能力排名連續兩年居全國第一。2018年,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45280家,總數、總收入、凈利潤等均居全國第一。
三駕馬車協同發力:
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大步邁進
新中國成立初期,由于居民消費受限,投資資金匱乏,廣東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一般消費拉動。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廣東投資、消費和出口需求均快速增長,黨的十八大以來,廣東著力發揮消費的基礎性作用和投資的關鍵性作用,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升,需求結構逐步合理化。
《報告》認為,改革開放以前,廣東城鄉居民消費支出主要用于解決溫飽,1978年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高達66.6%和61.7%。改革開放以后,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居民生活向全面小康大步邁進。2018年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至31.6%和36.6%。隨之而來的是商品市場繁榮發展,廣東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從1950年的13.69億元增長到2018年的39501.12億元,增長2884倍,年均增長12.4%。近年來,線上網絡零售異軍突起。2018年廣東按賣家所在地統計的網上零售市場規模穩居全國第一,網上零售額達1.89萬億元,占全國網上零售額的21%。
在投資方面,廣東同樣走在全國各省份前列。《報告》指出,改革開放前,廣東由于資金和物資匱乏等原因,有限的投資主要用于重點建設工程和重工業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投資關鍵性作用持續顯現,對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產生積極影響。2018年,第三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為74.7%;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占全部制造業投資比重為28.5%,比2014年提高14.2個百分點。
隨著對外開放水平和程度不斷深化,改革開放以來,廣東外貿快速發展壯大。1962—2018年,廣東進出口從1.91億美元增長到10851.03億美元,增長5680倍,年均增長16.7%。2016年以來一般貿易出口總量逐步超過加工貿易,2018年占當年外貿進出口總值的47.1%,高于加工貿易10.5個百分點;納入海關統計的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位列全國第一。1986年以來,廣東進出口總額連續33年在全國居首位。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廣東在基礎設施和社會民生領域也都取得長足進步。
《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廣東高速公路里程突破9000公里,連續五年居全國首位;廣東內河航道里程達12111公里,居全國第二位;深圳港、廣州港集裝箱吞吐量居世界第三、第七位,廣東民航航線里程達277.49萬公里;發電量4369.6億千瓦時,是1949年的5905倍;每萬人擁有公共文化設施面積1281.5平方米,位居全國前列,職業院校規模居全國首位;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2015年的77.24歲,居全國前列。
1949—2018年,GDP增長600倍,1989年以來連續30年位居全國首位
服務業增加值提高到1949年的693倍,連續34年居全國第一
進出口總額連續33年在全國居首位
2018年全省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是1990年的408倍和538倍,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位居全國第一